首页 > 导师风采 > 正文

导师风采

为所爱之尘世执着不息——“数字经济下公司治理与绿色创新研究团队” 省级优秀导学团队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6日来源:陈则敬浏览次数:


空头虚名为哪般——尘世中的她

张志红,会计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和天津财经大学博士后,佐治亚理工访问学者;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第二批)、省级研究生卓越导学团队数字经济下公司治理与绿色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2020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公开竞争重大项目负责人、2021年教育部主题案例课题负责人(以三篇案例入库结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和预警专家、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专家、山东省数字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山东省管理会计专家、山东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山东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入库专家(首批)、山东省和济南市政府绩效评价专家、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协会战略委员会委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通讯评审专家、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评审专家、教育部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山东省社科评审专家等。

苦中作乐自欢喜——映射中的她

苏轼有诗云:人间至味是清欢,这种清欢在张老师看来是苦苦追求蓦然回首之时体会到的。作为一个36岁才正式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并且从理工类专业误打误撞成为会计学教授,经历过厚着脸皮听了多个老师的课程,经历过不是会计出身的质疑以及研究论文和会计关联度不高等等,直到在《会计研究》发表论文才略有好转。所以在她的学术道路上,只是信奉一个主义:吃苦耐劳主义。只要耐得住寂寞,只要坚持住不断学习,而学习尤其是不断增加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可能是天下最苦最累还不被人看到的活,她曾经讲授过企业价值评估,国内的教材全部自学一遍,并用英文版教材给学生上课,为了上好这门课,把600多页的中英文教材共17章,用工工整整的类似小楷的字在十六开的大白纸做了26张密密麻麻的结构图笔记,而那本英文教材也被我翻得边缘都是黑黢黢的,这个备课花掉了整个暑假近两个月的时间。为了开发研究生的《案例开发与设计》课程,她把相关书籍的内容完全用电脑打字自己组织成授课体系,为此有半个学期一门课都没上专心备课;自这门课开课以来,一直评教成绩在99分以上。所以有句古语:要想人前显贵必得背后受罪。其实道理很浅显,有付出必有回报。而更为重要的是爱上教学和科研,唯有热爱才能累此不疲,这也是为什么她自2013年开始在会计学院带着学生做会计专硕全国案例大赛十年不离不弃,而这十年通过案例带给她的处处是惊喜,尤其是2023年获得山东省研究生卓越导学团队奖励,相比于其他学术型团队她认为不及万一,但从实践创新角度来看还算是有点独特性,案例方面的成果无论是教材、课程、教学案例还是案例研究都虽成不了上神起码可能已经历练成了妖精了。

这种清欢她认为是团队的伙伴和同学都纷纷上岸,取得了各类成绩时投射到她心中的那束光带来的。可能出自理工科背景,她一直认为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授课都应有一个团队,相互学习相互激励。但团队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团队成员之间不断相互筛选和试错的经历。在她们团队的形成过程中,最初是和朱磊教授第一次见面的惺惺相惜到现在荣辱与共;然后是汪冬梅教授以其睿智头脑和深厚的经济学功底深深吸引了张老师,然后主动诱惑汪老师掉入团队陷阱之中,诸如此类,逐渐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希望跟着她们一起去企业调研,团队雏形自发形成。团队中离不开优秀的学生支持,她们团队的学生一入师门就先告知会非常辛苦,可以考虑是否加入,即便这种情况下每年参加全国会计专硕案例大赛的学生在那十几天时间经历五加二白加黑的案例写作时,还会有掉眼泪的、想退出的、半路逃兵的,而她们团队指导老师也是跟着熬到下半夜,有一年学生把认为“PERFECT”的修改稿发给张老师后,参赛团队队长就关机睡觉了,那时已经是午夜快一点了,张老师打开后发现还是有非常严重的问题,于是满世界找这位队长,然后张老师就得了一个戏谑外号:张扒皮。以前都是学生有些迫于张老师她们的淫威参加案例大赛,这几年其他老师的学生也主动要求加入,所以尽管学生给了张老师张扒皮的爱称,但学生心里明白真正受益的是他们。

等闲识得东风面——学生眼中的她

2021级在读硕士江楠感言: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我要感谢我的恩师,一年前的我对于学术一无所知,是您领我走进学术的大门,在与您的学术交流中,点燃了我对案例写作的热情,从最初扎根理论的学习,到编码过程的讨论和对编码结果的分析,您一步步指导我如何撰写一篇完整的案例文章。每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要问问您,总能迎刃而解。更幸运的是,在您的鼓励与悉心指导下,我开始撰写教学案例并且参加了全国案例大赛并获得2023年国家奖学金。而生活中的您,更像一个温柔的母亲,每次跟您诉说生活中的困惑,您都会跟我们分享生活经验,开导我们走出谜团。饮水思其源,成学念吾师。在这里我想对您说一句,涓涓师恩,学生当铭记于心,不敢忘怀!


2018级博士毕业省宋艺感言:求学之路能遇到张老师,是我的幸运;能成为张老师的博士,是我们彼此的缘分。教书育人这一神圣的职责可谓在张老师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张老师授予我知识;作为导师,张老师引导我在学术之路上奋力前行并获得国家级奖学金、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等;而张老师认真、负责、踏实、坚韧的品质,使我能拥有郑板桥笔下咬定青山的坚韧,拥有陆游笔下少壮工夫老始成的耐心和决心。这无疑是陪伴我一生的财富,其使我面对挑战时能有定力和自信力,面对困难时能有乘风破浪的底气,面对生活能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姿态。感谢老师栽培,感恩彼此相遇,愿张老师培养的财大学子能够在惊涛骇浪中挺立潮头,在栉风沐雨中书写华章,共筑山财大的美好明天!


Copyright  ®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2018-20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