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师风采 > 正文

导师风采

我的为人民服务观——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 袁其刚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06日来源:刘若斌浏览次数:

袁其刚: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省级教学名师、山东省高校省级《外贸实务骨干课程》群建设负责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负责人,擅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教学效果优秀。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山东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国际商务联合会副会长、济南市委决策研究专家智库成员、捷克布拉格经济大学和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客座教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热爱党的高等教育事业、政治立场坚定。在2015年发表的“一名高校教师的‘为人民服务’观”文中这样写道:“教学和科研、传承优秀文化是每天所做工作,我们一言一行都应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谨治学、严以律己的品格在血液中流淌。自2003年获得硕士研究生指导资格以来,为研究生每周开设一次学术讨论课、雷打不动;赞助学生参加国内高水平学术研讨会、从未缺席。注重用中华优秀文化滋养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爱国奉献和乐于助人高尚品质,用求真务实科研精神引领学生走进学术殿堂。十六年如一日,砥砺前行。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截止2018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财政部部省共建联合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课题、山东省省级教研项目17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2部;在《世界经济》、《财贸经济》、《世界经济研究》、《国际贸易问题》、《Applied Economics》、《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SCI\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获国家商务部,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10项。

展师表风采,树师德风范

爱因斯坦说教育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中国教育的“教”由“孝+反文”构成。“孝”在古代有两层意思:孝顺和仿效。从中国教育起源看,旨在通过仿效的文化培育克明俊德、格物致知的建设者。几千年教育让模仿能力成为世界第一的同时,缺失了创新的基因应该是一大憾事。

从事党的高等教育事业近30年,对高校教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动力之源、内容、实践进行过系统思考。动力之源来自传统文化中的“孝悌”观。中华文化的“孝”有四层含义: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做子女的把身体调整好,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投入每天的工作和学习,是对父母尽的第一孝;子女能克明俊德可省缺父母的挂念,是对父母尽的第二孝;“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做子女的在从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持之以恒,十年磨一剑,此谓第三孝;子女可以成为父母的老师、滋养父母的智慧,此谓第四孝。传统优秀文化是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动力之源。

研究生导师担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科研是探求事物规律的学问。人类最早的博士学位(PHD,Philosophy of Doctor)授予哲学专业。哲学的本意是:find the truth of fact 。发现、探求事物自然规律就是科研。科研就要创新,创新需要争辩和讨论。在辩论和讨论中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创新能力,在大量阅读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论文写作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袁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用心摸索出了自己独特有效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与弟子交流、交流、再交流。袁老师说只有通过不断的讨论和交流,才能使问题越辩越明。”——2012级研究生商辉。


钻字当头,求科研精湛

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学术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等不能靠说教,而是要言传身教。在2009年完成的省级教改课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中(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提出了“导师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的命题。在2014年完成的教改课题“基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山东MIB教师胜任力研究”中(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详细阐述了提升国际商务(MIB)导师胜任力的路径。

2018年我所带领的学术团队接受了一次大考。为完成“中国加拿大自贸区关税谈判方案选择及其影响评估研究”,课题组成员肩负国家委托和重任,经历无数个不眠之夜,战酷暑、送金秋、迎寒冬;高质量提前完成课题研究,为中加自贸区谈判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批示道:“这个课题做得好,重要的自贸区谈判都应有这样的研究基础”。中加自贸区谈判是双边政府主导下,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一次实践。课题圆满完成了任务,锻炼了队伍。在课题报告结语我写道:“在此向课题组成员面对困难、大无畏的勇气点赞,对团队协作的品格表示敬佩,对辛勤的劳动表示感谢。”

在三年时间里,我们一直跟着老师学习,是和老师相处时间最长的一个师门,而且我们师门几个同学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从研一时在五号楼C113办公室,到研二时天舜大厦8023办公室,再到研三的办公楼1209,尽管老师的办公室换了好几次,但老师都会确保我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每周给我们开一次讨论课。如果我们平时有课,老师会配合我们时间,即使老师生病也从来没落下过。” ——2013级研究生李晓亮。

道法自然、人文关怀

对学生人文关怀的秘诀来自对“道法自然”的笃定和坚守。真心呵护、宽严适度,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牢记“四个意识”、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坚定“四个自信”、为人师表。肩负培养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班人的重任,非淡泊无以明志,唯有一腔热忱和执着追求才能创造新业绩、攀登新高峰。

袁老师主张劳逸结合,时刻提醒我们在紧张学习的同时要注意休息。袁老师经常带我们去爬金鸡岭,在放松愉悦的同时,不忘跟我们讲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节假日,袁老师经常带我们聚餐,KTV唱歌。《北国之春》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袁老师最喜欢也是最拿手的歌曲。长清园博园和济南大明湖留下过我们的足迹。每一次外出,我们都会拿起手机拍照留影,这一张张的照片见证了我们师门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为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外出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每次都是一次宝贵的相聚,让我们感受到了师门家庭的情谊,袁老师父爱般的关怀。” ——2012级研究生朱学昌。

Copyright  ®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2018-20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