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失心所念,万物尽可期
潘超,女,中共党员,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师从苏昕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社会责任、绿色创新。硕博期间,在《Business Ethics, the Environment and Responsibility》(SSCI一区)、《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CI一区)、《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SCI一区)、《经济问题》(CSSCI核心期刊)等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形式发表论文一篇。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山东财经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等荣誉。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两项、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一项,参与2023中国大企业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国际学术会议、2022创新创业与可持续发展国际高峰论坛等学术会议多次,独立主持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转眼间,博士学习生涯即将圆满落幕,在这段时光里,潘超不仅在科研领域持续深耕,积累了丰厚的学术积淀与实践经验,还在与导师及同窗的密切互动中,构筑了真挚的情谊。这些经历如同点点星光,在学术旅程的夜空中闪烁,为她的前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回忆起那些熬夜撰写论文的日子,潘超心中仍充满感慨。每一次的论文撰写,都是对心智与耐力的一次深刻磨砺,需要与导师进行深入的讨论,反复推敲,直到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却至关重要的反复修订过程,铸就了她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
2019年,在硕士研究生导师田金方教授带领下,潘超参与了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评价与路径优化研究》。在这个项目中,她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更深刻认识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性。她意识到,新旧动能转换不能仅停留在宏观层面,更要深入到微观层面,关注企业创新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正是这个认识,激发了她撰写第一篇学术论文的灵感。2020年,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她的论文《Corporate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The moderating role of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发表在SCI一区期刊《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上。这篇论文的成功发表,更坚定了她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继续深造的决心。
2021年,潘超有幸成为苏昕教授的博士生,自此,她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在导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她跟随导师深入企业一线、生产车间及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走访与调研。通过亲身体验,深刻感受到了导师对社会热点、现实问题的持续关注,这让她领悟到,要想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毅力,同时还要有敏锐捕捉创新机遇的洞察力。在导师的引领下,潘超对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她开始思考如何将企业社会责任与绿色创新、区块链技术应用等前沿领域相结合,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导师的耐心帮助下,潘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其中,2022年在SCI一区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发表论文《Threshold effect of green credit on firms’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mportant?》,2024年在CSSCI期刊《经济问题》发表论文《区块链技术应用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她担任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Not all faultlines are created equal: The heterogeneous impact of TMT faultlines on a firm's ESG disclosure》于2024年发表在SSCI一区期刊《Business Ethics, the Environment and Responsibility》上。
实践出真知,交流促成长
2024年,在导师苏昕教授带领下,潘超跟随团队深入多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典范,玫德集团的黑灯车间生动展现了数字化技术的实践应用。从原材料的精选到成品的出库,每一道工序都实现了自动化与智能化,显著减少了工人的重复性劳动。尤其在精密加工环节,机械臂的精准操作大幅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出错率,确保了每一件产品的卓越品质。在参观和普威视企业时,其自主研发的激光主动成像、多光谱成像等尖端技术,更是让潘超惊叹不已。一个看似简单的摄像头,实则蕴含着众多高科技元素,展现了和普威视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深厚底蕴。经过多次的企业调研和实地走访,潘超深刻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远不止于环境保护、员工关怀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层面。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将数字技术融入生产管理之中,通过数智融合的方式,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者,潘超深知自己不能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研究,而应更加关注企业面临的实际困境,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潘超在导师的支持下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如2023中国大企业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国际学术会议、2022创新创业与可持续发展国际高峰论坛等。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让潘超深刻体会到了学术研究的魅力和挑战。她意识到,要想在学术领域取得突破和成就,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还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不断学习的精神。她认真聆听每位发言者的演讲,积极参与讨论,勇于提出疑问与见解。通过与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潘超不仅视野得到了极大拓宽,还掌握了诸多前沿的研究方法与技巧。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
自进入山东财经大学学习以来,潘超有幸邂逅了多位对她人生轨迹产生深刻影响的师长。在统计学院,授课老师们为她构建了扎实的计量经济学与统计知识体系;硕士阶段,田金方教授作为她的导师,如同灯塔一般引领她步入科研的殿堂,让她初次领略到学术世界的无限奇妙与无尽魅力;步入博士学习后,在苏昕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她明确了以企业社会责任为核心的研究方向,并在这条科研探索之路上稳步前行。
在潘超的心中,最想感谢的是她的博士生导师苏昕教授。她说:“父母赋予了我看世界的眼睛,而苏老师则丰富了我看世界的维度。苏老师对我的影响,远不止于学术上的悉心指导。在日常生活中,她同样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教会了我许多宝贵的人生哲理。苏老师经常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学术上的成就固然重要,但做人的品质更为根本。她强调‘先做人在做事’,这句话一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在苏老师的引导下,我逐渐明白,正直的品格、感恩的心态,是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这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追求个人的成就,更在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对他人有爱的人。”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2025年,是潘超在山财大度过的第十年。这十年间,每一步都凝聚着不懈的奋斗与辛勤的汗水。新的一年,在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时,她被“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的话语深深触动,内心备受鼓舞。这不仅是对青年博士学术生涯的深刻总结与美好期许,更是对所有追梦人心灵的温暖慰藉与坚定激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就一定能够跨越重重困难,迎接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潘超决心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信念,矢志不渝地向前迈进。未来,其期待能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引领绿色创新潮流,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促进环境友好型经济的蓬勃发展,献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