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风采 > 正文

学生风采

绽放青春,追光前行 | 首届研究生“学术之星”奖:霍启欣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09日来源:陈萌浏览次数: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

霍启欣,女,2021级国际经贸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方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贸易与技术创新、资源环境与就业,荣获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2023年鲁信研究生科研奖学金、山东财经大学优秀研究生等奖励荣誉。近三年,在《经济学动态》、《南方经济》和《世界经济研究》等CSSCI与SSCI来源期刊公开发表A1类学术论文3篇、A2类学术论文3篇,担任《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等期刊匿名审稿人;参与报送多项决策咨询与智库研究,关于深化山东与RCEP国家经贸合作、山东开放型农业发展等问题研究获得省部级领导的重要肯定性批示;主持省部共建高校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省部级和地方基金项目等课题10余项;参加全国性高水平学术论坛20余项,多次入围并进行论文汇报,其中5次获得省级或校级论文评选一等奖。

“在山东财经大学的三年是我有生之年最幸福的求学时光,国际经贸学院永远是我最爱的家”。三年前的冬天,从乌金之乡太行山下,来到齐鲁大地泰山脚下,霍启欣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山东,迈进了心之向往的学府。

赤子之心,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我想像中的诗和远方依然模糊,但我所热爱的一切清晰可见”。踏入山东财经大学后,同每一个山财学子一样,霍启欣怀揣着一颗热忧和单纯的心,瞒珊开启科研学习之路。唯一不变的是自己的初心,是主动探索新领域、不断研究新问题和突破舒适区的心,科研工作带给霍启欣最大的乐趣是不断探索和努力的过程,能够督促她时刻保持思考、变得更加理性和实现自我突破。

霍启欣对经济学专业真正的兴趣始于一堂导论课,课上一位教授说到:“做经济学研究要顶天立地,‘顶天’是要有理论或概念上的突破和前进,有高度;‘立地’是时时关注社会现实,要服务于经济发展,接地气”,这个观念深深影响着她。做研究如同在在黑洞里慢慢摸索、徐徐前行,甚至不确定是否能看到尽头,“顶天立地”的信念一直支撑着她去寻找可能存在的光亮。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国际贸易的技术手段与交易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数字贸易逐渐成为国际贸易新业态,这引起了霍启欣浓厚的研究兴趣。在与导师方慧教授多次交流讨论之后,霍启欣初步确定了论文选题,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术研究中,并完成了论文初稿。然而,由于数字贸易相关指标备受质疑和理论机制梳理不清,她在论文被多次拒稿后陷入沉重的挫败感。

“正因为我有能力跨越,考验才会降临”,某天深夜她偶然看到写进备忘录用来自勉的文字,不由感慨后生出动力。在导师的指导鼓励下,霍启欣并没有放弃数字贸易选题,而是认真斟酌审稿意见,想尽一切办法强化自己的理论功底,经历几十次的修改打磨,最终从首篇论文的失意忐忑,到多篇论文的顺利发表,这是极其艰难迷茫的一段旅程。学术之路的崎岖,没有鲜花满途,只有行而不辍,唯有热爱才能全身心投入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在科研和学习过程中,霍启欣收获的喜悦不仅仅是论文发表。当有一个好的构思,并通过细致实证来实现想法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班里的同学们也时常将自己小论文或审稿意见同她交流,这份信任激励她要继续努力、再接再厉;还有其他专业的同学主动加她微信,与她一起探讨选题和实证方法,这对于内向的她来说是一种无比充实的感受。“科研使我的每一天都变得更加有意义,我可以带给父母和老师更多的惊喜和快乐,能够更有力地帮助师弟师妹和同学们,能够跟我爱的人在同一条道路上并肩前行......”。霍启欣有很多关于山财大的故事,科研也逐渐成为一件由兴趣和好奇心驱使的快乐之事,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能异常艰难,但也使她十分心安和乐此不疲。

薪火相传,师友伴我砥砺前行

霍启欣称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因为来到了山东财经大学这个温暖的港湾,并有幸进入国际经贸学院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山财大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和平台,给我发光发热和走向未来的底气”,她如是说道。课堂上的思辨与探讨,老师们的启发与引导,学校丰富的学术资源,以及研究生创新项目的资助与奖励......,这一切的一切都为她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助力她在学术道路上坚守初心、砥砺前行。霍启欣十分感恩同山财大的相遇,在潜心向学的三年中,她逐渐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致力于在科研领域严谨务实、不断进取,追求自己的学术梦想。

提及导师方慧教授,霍启欣充满了感激。“犹记得三年前的那个寒冬,导师决定将我领进学门,为我指亮前程,亦照亮归路;入学后,导师常如亲人般关心我的生活和未来发展,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导师知识面宽广,理论功底深厚,令霍启欣心生敬佩仰慕之情。灵感常常迸发于同导师散步或闲聊时的瞬间,每次与方慧老师交流都令她受益匪浅。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导师总是牺牲休息时间深夜工作,肩膀剧痛仍指导学生修改论文”,这种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感染着整个师门,也激励着霍启欣使她拥有巨大的学习动力和逃离舒适圈的决心。同时,导师时常告诫学生们“做人做学问当德勤俭绩”,这句教导让霍启欣深感震撼,并成为她此生立身处世的方向标。


师门的温馨互助氛围为霍启欣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不少助力。刚入师门时,面对陌生环境,师兄师姐的耐心介绍和热情关怀化解了她的紧张情绪,帮助她快速融入团队。霍启欣感慨道:“我的科研成果离不开同门师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助和支持,我们常常一起团结协作、集智攻关”。在师门组会上,霍启欣不仅得到师兄师姐的倾囊相授,还能吸收师弟师妹们的意见建议,导师则会耐心倾听每位同学的观点,给予直指关键问题的解答。通过师门组会,霍启欣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篇学术论文,更是论文完成过程中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团队协作经验,以及深厚的同门之谊。

国际经贸学院是一个充满温馨和责任感的大家庭,为霍启欣的学术成长提供了诸多帮助。王明益老师对学术论文的批注点拨,高敬峰老师对学位论文的意见建议,以及赵明亮老师、刘磊老师、鞠姗老师和邬彩霞老师在学术研讨中的精彩点评,帮助她在科研道路上不断进步。同时,霍启欣感谢刘鲁浩老师、王凤银老师、李瑞雪老师等许多老师,“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他们的善良和真诚一直感染着我,让我努力成长为更好的人”。

知行合一,交流拓宽学术天地

霍启欣热爱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和讲座,将其视为提升学术素养、拓宽知识面的有效途径。“人的创新思维具有局限性,长期专注于某个领域容易产生麻木感,只是机械地处理眼前事务,缺乏长远规划和全局视野”。因此,她善用学术活动与专家学者交流,使自己从狭窄的专业领域中解脱出来,广泛观察经济现实,积极吸收他人经验。这种经历不仅拓宽了学科视野,也为她的学术生涯注入了新活力,激发了对学术研究的新思路和深度思考。

参加学术研讨会能够见识专家学者的学术观点,了解前沿学者和优秀博士生都在研究哪些内容。她常常感叹:“原来图片能做的这么美观,原来还可以从这个角度思考,原来一个人可以完成如此多的工作......”,在这种不断自省的过程中,她始终保持着理性和积极的态度,不断地突破自我,寻找新的研究方向。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和讲座,她积累了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合作的经验,在思想碰撞中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学术天地。霍启欣作为学院2023年第2期“学术沙龙”主讲人分享了自己的学术成果,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帮助她提高了论文质量,更为她提供了丰富的思辨空间和学术启示,发现并弥补了她的思维盲区,这种开放而互动的学术氛围为她提供了深度思考和成长的平台。

学在当下,畅想未来之路



回顾博士阶段最大的收获,霍启欣认为是科研思维方式的转变,她认识到经济与管理类的学术研究应当有坚实的“根基”,这种根基的培育仅仅依靠本硕阶段的方法训练和单纯技术性的打磨远远不够,更需要深度的理论性思考,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和经济现象,运用科学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谈到未来畅想,霍启欣说,作为一个热爱学术研究的人,她将坚持“德勤俭绩”的信仰,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深耕,以行践知,笃行不怠。在参与课题研究和智库咨询的无数个瞬间,她深切体会到学术研究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因此她将以“学术为志业”作为人生选择与未来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越来越伟大的成就,而新时代中国大地上每天都在诞生新的实践,这就迫切要求我们立足于中国经济现实,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这样的信念和使命将引领着她在学术研究中不断前行,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Copyright  ®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2018-20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