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冰,女,中共党员,1998年10月生,山东德州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文化产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山东财经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本科期间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院学生会外联部干事、院新媒体中心办公室主任,多次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团员、一等奖学金、省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通过选拔获得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推免资格,于2020年9月前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支教一年。
一年前,背着书包乘坐绿皮火车到达雪域高原,她是财大毕业生;一年后,拉着行李走过金源桥,她是财大研究生新生。从平原跨越山海走进大山,走出象牙塔站上三尺讲台,从油菜花盛开的夏天到大雪纷飞的寒冬,时间眨眼过去,她的身份从青涩的学生转换成朴素的人民教师,又再一次回到财大的怀抱,青海的冬天很冷,她的心却始终火热。
参加门源三中建党一百周年教职工歌舞表演
爱她所爱,春风化雨
大四刚开始,李晓冰和身边的同学们一样忙着备战考研的时候,看到了校团委发出的“研究生支教团”报名招募通知。研究生支教团是国家选拔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的学生到国家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的西部计划子项目,“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的号召深深地吸引了她。因此,李晓冰第一时间与家人进行沟通,获得了父母支持,递交了申请表,先后经过了面试、体检、校内评审小组考核等严格的选拔流程。回忆起那段等待结果的时间,李晓冰表示,当时心情忐忑又焦虑,也有不少朋友对她放弃舒适生活圈选择离家万里支教的决定表示疑惑。但是她却认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只有敢于不断探索尝试,勇于走在前列,才能领略最美丽的风景、成就最绚丽的人生。
钱穆先生在概括中国文化要义时指出:“以教人做一好人,即做天地间一完人,为其文化之基本精神。”李晓冰说,“文以载道”是本科四年在山财大文学院的师生身上学到的最宝贵的财富。对于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当她站在门源三中教学一线面对学生的时候,再一次有了深刻的理解:那已不单单是专业课上的一个题目、书本上的一个案例,而是真正变成了与每一个可爱的学生息息相关的日常。当她悉心呵护学生们心里那一颗颗梦想的种子的时候才发现,不是在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遇到了他们,而是因为遇到了他们,她才拥有了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那群生长在高原上的孩子,有“跨越山海”追求梦想的坚定,也有因失去家人陪伴而一身“尖刺”保护自己的独自坚强。孩子们会在课间把她包围的水泄不通,扯着嗓子背课文,会在天不亮的早自习偷偷为感冒的她冲一杯药放到讲台上,也会在课堂上缠着她多讲一讲济南的四季、泰山的日出和一切他们好奇却又不曾见过的事情。
一年的支教时间,李晓冰见证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更深刻体会到教育对于“支援西部”的意义——让无论哪里的孩子,都能拥有“获得”与“选择”的平等权利,拥有决定自己人生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见证一个更好的自己,未来可以成为建设祖国的主人公。
李晓冰与支教所带的毕业生合影
行她所行,脚踏实地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练。当真正投入在讲台上时,李晓冰发现教育事业的魅力就是把热爱变成习惯,把用心变成日常,把脚踏实地化作理所应当。支教期间,她承担过四个班的语文课,两个班的思想品德课,其中包括毕业年级的学生;同时她还和支教团的其他队员一起组织了爱心课堂、党课团课、定期家访、辅导作业等活动。从学校的基础任课教学、到教务行政工作、再到党员活动,学校的每个地方都有她工作的身影,只要听说与学生相关的事情,她也总是第一个出现。作为“新手老师”,许多事情都要从头学起,教案不会写她就一遍遍的反思修改;教学方法有问题她就厚着脸皮去找老教师请教,一次次的听课做笔记;学生工作不到位,就耐下心来一个个的解决。除了参与集体备课,她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进行二次备课,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同时,她参加了学校举办的阅读课教学设计评比,她备课的《艾青诗选》阅读指导课教案获得了三等奖。
结束支教前的最后一节课上,班级里的学困生鲁多杰胜和她拉钩说:“老师,我会好好读书,以后一定能考去山东,你在山东要等我呀。”藏族姑娘玛措缩在课桌的角落里低着头擦着眼泪,扭捏着不愿说“再见”。班长小宋一遍又一遍地对她说:“老师,你下个学期真的不回来了吗?你会想我吗?反正我会想你哦。”那一刻,李晓冰觉得孩子们的眼里有星辰大海,微笑里满是阳光。
如今,李晓冰己经开始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课余时间她依然会与青海的学生保持联络,他们中有的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威海高中班,有的留在青海继续为远大目标不断努力,为了再一次跨越“山海”,为了从“受益者”变成“建设者”。
李晓冰参加支教学校学生毕业典礼
信她所信,砥砺青春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本科四年,未来研究生三年,春华难得,夏叶难得,秋实难得,冬雪难得,在山财大的每一天都很难得。李晓冰表示,她感恩学校的陪伴,更感谢学校提供的广阔平台,如果没有走进西部,没有来到基层,她永远不能深刻的体会“教育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也更不能深刻的理解“克明峻德,格物致知”的校训。
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经历中,她实现了个人成长,也更珍惜在财大读研的一点一滴。谈起再次回归校园学习生活,回到山财大的怀抱,她说:“是财大给了我发光发热的底气,也是财大教会我行动大于言语,更是财大选择了我,所以我也始终以财大学子的身份为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怀热爱的学生,不仅勤奋,而且享受勤奋,敢于进取更乐于进取,因为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努力可挡艰难时光。求学路漫漫,将上下而求索。李晓冰对今后的研究生学习充满憧憬与期待,她说要做好规划,拿出“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态度,切实关注中国社会的发展,切身感受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将课本理论转化为实践,踏实求真。在她的眼中,青春不是短暂的一段岁月,不是桃面丹唇般的年轻面容,而应是矢志不渝的理想、奋斗不止的心境和豪气干云的勇气。因此,青春永恒的密码就藏在坚定初心、求真务实、砥砺前行之中,就藏在书本中,也藏在实践生活中,更藏在西部边疆以及那些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李晓冰在办公室备课
(供稿: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周娜 李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