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等3 个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学位〔2016〕8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鲁教研字〔2019〕3号)精神及要求,现将我校校级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类型、条件和数量
(一)校级优质课程建设项目
1、建设条件与要求
(1)基础条件。申报课程以近三年连续开设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特色优势课程为主,采取单门课程建设方式,充分考虑学科特色与专业分布及对教育教学的示范作用。
(2)师资队伍。申报课程须有一支结构合理、学养深厚、成果突出的优秀教学团队。每门课程设负责人 1 名,负责人为本校专任教师,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近三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两轮。每门课程配备 3 名以上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积极支持校外指导教师参与优质课程建设。
(3)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能够体现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反映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授课学时分配合理,注重基础理论、方法论与学科前沿问题的结合;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充分体现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4)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注重教与学相结合,教与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案例式、专题式教学,突出研究生自主学习及科学研究能力培养。
(5)教材建设。广泛吸收借鉴国内优秀教材,积极引进高质量外文原版教材,鼓励提倡使用自编特色教材。
(6)课程资源。注重选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的原始文献,开发优质教学课件,组建配套的电子教案、电子图书、试题库、资料库、案例库等,鼓励建设“在线课程教学网络平台”,促进课程资源共享。
(7)课程管理。构建规范的研究生课程与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完整、规范的教学档案,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或课件等;采用课程考试、课程论文、社会调研、作品设计等多种过程考核方式,全面检测、评价研究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8)教学评价。构建科学性、可行性、客观性、导向性的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同行评教、学生评教、单位评教等材料真实可靠,能够全面反映课程教学和研究生学习情况,课程教学评价结果连续三年优良。
2、限制条件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优质课程建设项目:
(1)没有通过验收结项的省级和校级立项的优质课程建设项目;
(2)2018年研究生培养方案之外的课程;
(3)同一申报人及其课程组成员申报相同或相近的课程;
(4)已获得2019年省级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推荐立项的课程。
3、建设数量
计划立项建设12门。没有获得省级优质课程建设推荐的项目,不需要再次提交申请材料。
(二)校级专业学位案例库建设项目
1、建设条件与要求
(1)案例库按照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进行建设。每门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中教学案例一般不少于 10个。案例库所涉及的案例类型、案例编写规范须符合所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相关要求。案例叙述清晰,理论分析准确、实用,教学案例组织合理、结构严谨。
(2)教学案例应能体现专业学位特点,反映相关行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需求,对研究生的实践工作具有参考性和启发性。成果适合在本专业学位课程教学中运用,并可在相关专业范围内共享。
(3)案例素材应来源于生产建设、研究设计、经营管理、教育教学等实践领域,体现领域内重点问题,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客观性、先进性和创新性。
(4)注重科学研究与教学案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发基于真实情境、符合案例教学要求、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教学案例。
(5)每个案例库设项目负责人 1 名且为本单位在岗教师,一般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申报团队不少于 3 人,团队成员中至少有1 人为具有高级职称的行业专家。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人员须在相应课程的实践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系统讲授过所申报课程或相关课程,熟知案例教学基本规范,教学效果良好。
2、限制条件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案例库建设项目:
(1)没有通过验收结项的省级和校级专业学位案例库建设项目;
(2)没有依托课程(依托课程须在2018年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案例库。
(3)同一申报人及其课题组成员就相同或相近的依托课程建立的案例库;
(4)已获得2019年省级专业学位案例库建设推荐的项目。
3、建设数量
计划立项建设10项。未能获得省级建设推荐的项目,不需要再次提交申请材料。
(三)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1、建设条件与要求
围绕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导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和质量监督体系建设等领域开展研究,旨在研究解决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培育一批高水平教育教学成果。
(1)符合新时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研究解决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先进性。
(2)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论证充分、目标明确,研究思路清晰可行,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有明确的预期成果,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3)项目主持人限1人,须为本单位在岗研究生导师或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应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具有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管理经验,有较高的学科引领能力、较好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
(4)项目参与人原则上不超过10人(含负责人),成员可以是本单位教师或兼职导师,也可以是外单位、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人员。项目成员参与申报项目不超过2个。
(5)校级领导和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作为主持人的项目,不得超过本单位申报总数的40%。
(6)鼓励校际、校企、校所联合申报、协同创新。
(7)选题可参考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参考指南,也可自主确定选题。
2、限制条件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
(1)没有通过验收结项的省级和校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省级和校级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立项的项目;
(2)同一申报人及其课题组成员申报相同或相近主题的项目;
(3)已获得2019年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推荐。
3、建设数量
计划立项建设15项。未能获得省级建设项目推荐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不需要再次提交申请材料。
(四)校级联合培养基地
1、建设条件与要求
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在人才队伍、技术项目、信息资料、实验设备和科研经费等方面的优势,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校级联合培养基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学研优势互补,促进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提升。
(1)运行机制。培养单位应协调联合培养单位,共同制定适合学科专业类别的联合培养方案,组建基地运行专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基地管理体系,明确各方责任、权利和义务,推动联合培养基地的科学化管理。
(2)过程管理。细化联合培养方案,制订研究生培养细则,落实研究生在联合培养基地的学时分配、培养内容和实习实训方式,明确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实践训练和学位论文等方面的考核要求。通过采用阶段考核和终期考核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研究生在基地期间的培养过程监督。针对不同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建立多样化的基地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自我评估,重点考核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
(3)导师团队。完善研究生导师遴选机制,在联合培养基地中遴选一批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人员担任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进行创新实践与科研训练,建立基地导师定期培训、考核和退出制度;选派部分导师或青年教师到基地挂职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校内外导师密切合作,共同参与指导,建立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双师型”团队,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有机衔接。
(4)条件保障。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应有专门人员负责相关事项的落实和日常管理,拥有满足研究生培养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或科研项目,能够为研究生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
2、限制条件
没有通过验收结项的省级和校级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立项的项目。
3、建设数量
计划立项建设3项。
(五)校级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
全英文课程是指使用英文进行全程授课的非语言类课程,并在教材、授课、作业、考核等教学环节中使用英文。申报课程应合理定位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前沿性、国际性的学科专业知识,引进先进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使用英文进行专业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能力。所申报课程应便于与国外高校相关课程的学分互认和知识对接。我校所有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非语言类课程以及计划开设的留学生全英文课程(学院同意将该课程纳入留学生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意见(含隶属学科、课程属性、预计开设时间、课时、学分))均可申报。
(1)教学内容建设
建设完善的全英文课程大纲(英文撰写),能够体现先进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环节清晰。教学内容反映最新教学、科研成果,内容充实,与其它相关课程衔接、互补。
(2)全英文教材或讲义
全英文课程授课教材的选定由教学团队共同协商,项目建设期间可采纳相关领域国际化前沿原版教材进行授课,但在项目建设期间教学团队需根据课程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自编国际性前沿领域教学英文讲义,并在项目建设结束前完成本课程全英文讲义或教材的编写。
(3)全英文在线课程建设
在建设周期内,同步完成全英文课程网页建设,网页内容丰富,栏目清楚,简洁明了,便于使用,提供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英文版个人简介、英文版课程简述和所有课程组成员不少于90分钟的课程视频等,提供学生反馈意见和提问的功能;网页上提供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安排以及与本课程相关的丰富的参考辅助材料或其链接。
(4)课程特色及创新点建设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法、考核考试、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形成突出课程特色及创新方法和实践。
(5)结项后一年内申报课程应纳入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并按设计标准实际开课。
2、限制条件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校级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申报:
(1)没有通过验收结项的省级和校级立项的优质课程建设项目;
(2)没有通过验收结项的校级全英文课程建设立项项目;
(3)同一申报人及其课题组成员就相同或相近课程进行项目申报。
(4)已获得2019年省级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推荐立项的课程。
3、建设数量
计划立项建设10项。
二、申报程序
(一)单位初评
各单位在深入总结研究生教育课程建设、案例库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成效的基础上,按照申报条件和要求,进行广泛发动。申报人对项目申报应进行充分准备、科学论证。
各单位要根据申报要求,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和择优的原则,严格标准,择优遴选,认真组织初评和推荐。同一申报类别中推荐项目超过(含)2项的,需排序推荐。
申报成果如有涉密内容,由申报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脱密,处理至可公开使用后方可申报。
(二)材料报送
12月9日前将各项目申报材料纸质版(一式5份)及汇总表(1份)报研究生院,纸质级电子版均需报送。电子版发送至tanyongming@sdufe.edu.cn ,纸质版送至燕山校区办公楼425。
申报材料格式及汇总表格式(见附件)。
研究生院
2019年11月22日